帝尔激光“逆势”拿下超12亿元光伏设备大单 行业寒冬之下谁在扩张产能?
◎10月7日晚间,帝尔激光披露了一笔高达12.29亿元订单,该订单占公司2023年度经审计主要经营业务收入的76.36%。一位业内人士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透露,应是光伏巨头隆基绿能的订单。
10月7日晚间,帝尔激光(300776.SZ,股价63.05元,市值172.18亿元)披露了一笔高达12.29亿元订单,该订单占公司2023年度经审计主要经营业务收入的76.36%。对于下游客户的具体身份,帝尔激光并未透露,只在公告中表述为“光伏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及其同一控制下主体”。
一位业内人士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透露,应是光伏巨头隆基绿能(601012.SH,股价16.2元,市值1227.64亿元)的订单。
10月9日晚间,帝尔激光也在投资者交流活动记录表中也透露:“该客户为行业头部公司(包括受其同一控制下的相关主体),是全新的XBC(背接触)电池的新激光工艺,合同标的为激光设备及改造,订单金额合计为12.29亿元。”
而目前生产BC电池的光伏巨头,主要为隆基绿能和爱旭股份(600732.SH,股价9元,市值164.5亿元)两家。
那么,到底是哪家光伏头部厂商向帝尔激光抛出如此大单?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10月11日致电帝尔激光董秘办,其工作人员表示:“是一个光伏巨头,在光伏行业里面位列前几名。”
当下,光伏行业市值排名靠前的为阳光电源、隆基绿能、通威股份(600438.SH)、晶科能源(688223.SH)、特变电工(600089.SH)和德业股份(605117.SH)等。在其中,拥有大规模BC电池片产能的仅有隆基绿能。
相比之下,另一大BC电池片厂商爱旭股份,并未进入光伏行业市值前十。不过,若仅计算第三方电池片出货排名,据InfoLink数据,爱旭股份2024年上半年排名第四。
据悉,此次帝尔激光与某光伏巨头签订的合同为“激光设备及改造”。那么,12.29亿元的设备,对应多大规模的光伏电池片产能呢?
据光大证券2022年9月研报,IBC(交叉背接触)激光设备价值量0.3亿元/GW(吉瓦),激光转印设备价值量0.3亿元/GW。此次订单对应的金额为12.29亿元,若按照上述激光设备价值量换算或对应40.97GW电池片产能。
根据隆基绿能9月3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,目前其具备1.5GW HPBC二代电池产能。根据现有规划,预计到2025年末公司将形成50GW HPBC二代电池产能。
也就是说,隆基绿能接下来需新建、改造48.5GW HPBC二代电池产能。
技术路线方面,帝尔激光表示,该订单属于BC工艺,比起前期BC工艺,单GW价值量是有较大提升的,根本原因是采用N型BC工艺,激光应用更复杂且使用更高精尖的激光源,使得整体单GW的价值量更高。
需要注意的是,当下正处于光伏周期性低谷期,光伏组件价格持续走低。据InfoLink于10月10日发布的文章,国庆节后,市场需求仍旧萎靡、低价影响整体价格仍出现下探,均价已开始向下贴近每瓦0.7元。集中项目价格约在0.68元至0.73元之间,分布项目价格约0.67元至0.79元。
InfoLink认为,四季度接单状况不明朗的情势持续加大厂家压力。在此情况下仍维持预测,短期内组件价格修复回升较有难度,厂家价格竞争策略越来越激进。部分激进企业以接单为唯一目的,暂时放弃盈利诉求,不排除十月整体价格将下落至0.7块钱以下,甚至贴近0.65元的价位。
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专家组副主任吕锦标对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:“BC是一个技术平台,简单讲就是把栅线移到背面,减少光遮挡提高,可以在P型PERC上叠加,也可以叠加到N型的TOPCon(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)、HJT(异质结)。P型电池线可以直接叠加BC来提效,也可以改造成N型TOPCon产线。去年以来TOPCon上得更多,技术提升很快,可优先考虑叠加BC,即TBC电池,效率更高。”
隆基绿能也在近期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,如果从名义产能去看,预计2025年行业供需错配的问题任旧存在。但是随着行业企业经营压力的持续,行业实际的产出和需求之间会逐渐得到平衡,推动产业链价格逐步修复。与此同时,光伏技术仍在慢慢的提升,新型高效电池技术的发展也将推动行业供给结构的优化,并进一步引领产业价格的理性回归。
值得一提的是,随着组件价格的下降,光伏组件在光伏系统中价值量占比持续走低。因此,有观点认为光电转化效率的优先级高于组件成本。
InfoLink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BC方面,P-IBC(P型基底的BC)价格与TOPCon价差目前维持在约2分钱的差距,N-TBC(N型基底,叠加TOPCon技术的BC)的部分,目前报价价差维持在3分至7分。
对此,吕锦标认为:“组件是按功率瓦数计价的,同面积组件效率提升当然可以给一定溢价,但是为提升效率也会增加制造成本。”
隆基绿能称,今年以来,光伏组件价格已经不到1元/W(瓦),占光伏系统成本的比重已经显而易见地下降,组件价格的持续下降对系统成本的贡献相对有限。此外,电力消纳制约、能源政策调整、利率波动等其他因素对终端需求的影响日益凸显,组件价格已不再是影响终端光伏需求的最主要因素。
如需转载请与《每日经济新闻》报社联系。未经《每日经济新闻》报社授权,严禁转载或镜像,违者必究。
特别提醒:如果个人会使用了您的图片,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。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,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。